接着,在1980年6月10日《内蒙古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年年扫墓六月六》:
麦叶儿青青麦穗儿秀,
年年扫墓六月六。
(资料图)
纸花儿白来山花儿红,
烈士睡在花丛中。
捧上一束花儿洒下一掬泪,
远瞭近看多少回。
三十三岁好年轻,
歌飞千丈出彩虹。
洒下一滩碧血长出一坡麦,
麦新的英气永长在。
六月六日来扫墓,
这个日子死活也记住。
好比是大刀三尺长,
扫一回墓来加一回钢。
披荆斩棘不卷刃,
不愧是麦新村里的人!
同时,在 1980 年 6 月 15 日《哲里木报》副刊,发表《忆麦新》(二首);1981年初,在哲里木盟艺术馆的期刊《哲里木艺术》第一期上,发表《脚跟脚抖起了红缨枪》。我好像找到了一种方式抒情与叙事,特别顺手。那种自由、朴实、真诚,口语化的自白与倾诉,正好适合唱麦新。因为我的吟唱,代表着当时当地平民百姓和农牧民们的心情与意愿这一批七长八短的作品,都是麦新战斗生活的真实再现,不是胡编滥造,捉风扑影。更重要的,是开鲁人民对麦新敬仰和尊重的情感,流淌在那字里行间。
原标题:《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瞩目,地平线上的背影(连载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