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一个小小的篮球,“燃”遍了全国,“赛”出了致富路,展现出乡村发展的活力。期待各地都能因地制宜,深挖本地文化资源,让更多“村字头”品牌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赛场很简单,快乐无限大。”收获万千关注的“村BA”将有“全国版”了!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大赛分为基层赛、大区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金秋十月,全国总冠军将在贵州省台江县决出。
“村BA”有多火呢?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每逢赛事,村民们抢位置、站房顶、登梯子,从白天到深夜,现场人山人海。据报道,为了占个好位置看比赛,卖肉大叔摊子也不守了,村民们想买肉,只好自行切肉、称肉、扫码付款。
【资料图】
“村BA”为什么如此火爆?这背后,是中国人休闲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巨大变革。物质丰裕、农业科技水平提升,让村民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便捷、发达的互联网,促使“村BA”从一隅走向大众视野。而最打动人的则是,村民们对篮球运动纯粹的热爱。人人皆可上场的参与感、熟人社会的亲近感、竞技带来的集体荣誉感……在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村BA”赛场上,人们看到了个性、拼搏、自信的新时代农民,感受到了富裕、向上、质朴的乡土风貌。
人气就是景气,熙熙攘攘处必然生机勃勃。其实,赛场外的风景同样引人注目。“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火热的“村BA”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繁荣和乡村社会治理,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三天两夜的“村BA”总决赛,台江县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
最是文化能致远。村民欢、观众乐、经济火……眼下,不只贵州,在甘肃、广西、福建等地,类似以村为单位的体育赛事还有很多。乡土民间平凡普通人昂扬的精神世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也感染着很多人。这启示我们:要做好文体资源的利用转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使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开拓乡村消费新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唱好唱响乡村里的大戏,群众永远是“主角”。任何时候,开心好玩是硬道理,群众热爱才是持续的动力。“村BA”之所以火爆,在于它是由民间自然而然孕育出来的,推广到全国后,也要避免出现面子工程。比如,有的村里青壮年比较少,能不能组成一支像样的篮球队?这就需要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地去开展工作,不能脱离地方实际、违背村民意愿。正如通知里要求的,“坚持农民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动群众,以农民为主体组建参赛队伍,让农民多参与、乐参与。”
乡村是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更要文化繁盛。“翻过山,越过水,相聚在这里,向着未来去出发,我们一起拼……”一个小小的篮球,“燃”遍了全国,“赛”出了致富路,展现出乡村发展的活力。期待各地都能因地制宜,深挖本地文化资源,让更多“村字头”品牌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村BA”燃遍全国
“村BA”要始终姓“村”
标签: